浙商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芜湖中心支公司
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王小亭
“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五个方面的实践要求,对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汲取了中华文明的智慧与道德资源,并结合现代金融理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 国运兴,文化强 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就是要在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融合到现代化金融体系建设中,充分汲取诚信为本、先义后利等文化精髓,塑造中国金融特有的道德观、价值观,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注入文化力量。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护航金融强国事业。“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的兴盛支撑着国家、民族的强盛,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滋养。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前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在金融领域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基础建设等“硬实力”,更包括金融理念、金融价值观等“软实力”。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立诚信、取义、稳健、创新、守法的金融行业行为规范体系,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升金融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我国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
一是要“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自古人“徙木立信”、“一诺千金”的典故到现代“信义兄弟”的事迹,诚实守信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高尚品质。在金融领域,诚实和守信不仅是基本规范,更是行业稳健发展的生命线,关系到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和人民财产的安全。只有金融从业人员和机构诚实守信,才能够赢得投资者和市场的信任,从而推动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求和重要保障,是保护投资者权益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司成立以来积极响应集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强化员工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担当。例如,在处理理赔案件时,我司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每一笔理赔申请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赔偿的公正性和合理性,赢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这种以党建为引领,将诚实守信融入企业文化的做法,为芜湖市浙商财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也是芜湖市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缩影。
二是要“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利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所在,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金融保险人要秉持“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的原则,在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之间做好平衡,既要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更要以自身发展带动社会发展,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做人民的企业。重利轻义、对金融行业而言,以义取利并不意味着放弃经济导向,更重要的是坚守道德、诚信和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必须坚持的“义”。推进中国特色金融强国建设,必须自觉抵制私利为先、金钱至上的思想,强调信用和正义,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发展相结合,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让金融成为人民群众分享发展红利的有效路径。
三是要“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建设金融强国需要久久为功。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是做好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不谋求“赚快钱”,注重长期发展和社会责任,从而为经济体系平稳运转贡献力量。稳健审慎的金融管理意味着清晰的风险认知、先进的风险识别工具方法、成熟的风险管控组织体系和制度流程,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有效的内部控制,避免因为冒险行为而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和经济损失。急功近利不利于金融机构的声誉积累和健康发展。我司坚持“稳健第一,效益优先”的指导思想,不盲目追求规模的快速扩张,而是注重业务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升。定期对市场环境、行业趋势和自身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符合实际、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业务的有序发展。通过科学的战略规划、严格的风险管理、创新的产品设计和优质的服务体验,构建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这种稳健的经营风格,不仅体现了公司对金融本质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其作为市场参与者的责任。
四是要“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期间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金融业的根本使命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高效的资源配置和稳健的经济增长。历史的经验表明,金融业的“脱实向虚”会引发泡沫经济,从而反噬实体经济发展。因此,金融机构守正创新需用实招,应当始终以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为基准,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支持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多措并举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流动渠道。同时,我司在发展中高度重视构建守正创新和不脱实向虚的长效机制,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确保有序推进。
五是要“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 我司在日常运营中,始终将合规放在首位,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合规管理体系,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合规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确保每一项业务操作都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只有牢固树立起合规工作意识,树立正确理念,强化合规文化建设,主动接受职业规章的制约,接受职业道德的束缚,习惯在约束下工作,把合规的要求践行到每天、每时的工作当中。此外,我司还通过与当地金融监管部门的紧密合作,积极参与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为维护地方金融稳定作出一份贡献。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走向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司在实践中对“五要五不”原则的落实,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浙商高管,我们深感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将继续秉承“五要五不”的金融文化理念,为构建更加健康、稳定、可持续的金融环境而不懈努力。